2023汽車半導體生態(tài)峰會 || 一汽崔茂源:紅旗品牌智能駕駛技術創(chuàng)新實踐

發(fā)布日期:2023-09-27· 中國汽車報網 記者:張玉 整理 編輯:李沛洋
記者:張玉 整理 編輯:李沛洋

以“鏈啟芯程 · 智造未來”為主題的“2023汽車半導體生態(tài)峰會暨全球汽車電子博覽會”,由廣東省工業(yè)和信息化廳、深圳市工業(yè)和信息化局、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指導,《中國汽車報》社主辦,愛集微承辦,于2023年9月26日至27日在深圳福田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本屆峰會堅持行業(yè)領袖峰會的高端定位,全面助力產業(yè)間深度融合與創(chuàng)新,推動上下游產業(yè)鏈伙伴攜手合作,共同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汽車科技創(chuàng)新新生態(tài)。

峰會現場,多領域、多視角開展的20場特色活動,囊括主峰會、技術研討、項目路演、專業(yè)展覽、交流盛宴等,匯聚政、產、學、研、用、投等多個產業(yè)圈層,圍繞全球及中國汽車半導體產業(yè)熱點展開交流,峰會重點聚焦新技術、新趨勢,深入剖析汽車半導體各細分領域的發(fā)展機遇和挑戰(zhàn),近百個精彩紛呈的演講,共同呈現出一幅專業(yè)而全面的思維圖景。

其中,在9月26日舉辦的“ADAS與自動駕駛專場”,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fā)總院首席崔茂源做了題為《紅旗品牌智能駕駛技術創(chuàng)新實踐》的精彩視頻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崔茂源:各位嘉賓、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國一汽研發(fā)總院的崔茂源,很高興參加這次關于ADAS和自動駕駛的研討會議,今天我將我們在自動駕駛方面做的一些探索和思考向大家做一個分享。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fā)總院首席 崔茂源

自動駕駛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fā)展,已經由最初的研發(fā)技術逐漸成為滿足系統安全、用戶需求的量產產品,這主要得益于市場用戶的需求、政策法規(guī)的支持和科技進步,當然也有資本推動的作用。

我今天的報告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講一下自動駕駛的行業(yè)動態(tài),第二部分分析一下自動駕駛面臨的挑戰(zhàn),第三部分介紹一下紅旗在自動駕駛領域做的一些探索實踐。最后做一個簡要的總結。

一、行業(yè)動態(tài)。

政策法規(guī)方面,2020年6月聯合國世界車輛法規(guī)協調論壇發(fā)布了《R157 ALKS自動車道保持系統》,規(guī)定了自動駕駛車的上限為60公里/小時,這是針對L3自動駕駛第一個具有約束性的法規(guī),在去年12月份該標準繼續(xù)修訂,將L3級自動駕駛的限速擴展到130公里/小時,并且允許自動換道,于今年9月份開始實施。國內方面,工信部正在加速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準入試點要求發(fā)布,一些重要的國標/行標即將發(fā)布,有的已進入了征求意見階段,比如《自動駕駛系統通用技術要求》《自動駕駛數據記錄系統》《仿真試驗方法及效果》《場地測試方法及要求》《道路試驗方法及要求》,這些標準和法規(guī)有利支持了自動駕駛汽車量產的發(fā)布。

在駕駛輔助方面,C-NCAP2024和E-NCAP2023即將應用,增加了交叉路口AEB、倒車AEB、緊急轉向輔助等復雜場景,IVISTA和C-ICAP針對行車輔助和泊車輔助等第三方主客觀測評規(guī)范相繼發(fā)布,這些規(guī)范引導了輔助駕駛產品推廣應用。

在產業(yè)方面,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市場已進入高速發(fā)展期,智能駕駛滲透率快速提升,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22年我國搭載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售量約700萬輛,駕駛輔助的市場滲透率達到34.9%,今年上半年駕駛輔助市場滲透率進一步提升達到了42.4%,對自動駕駛的投資也趨于理性。投資的重點也由L2向L2+過渡。自動駕駛產業(yè)鏈也日趨成熟,芯片、傳感器等一些關鍵部件國產化加速應用。

應該說自動駕駛快速發(fā)展,并且趨于務實,在低階L2方向向低成本行泊一體方向發(fā)展,高階L2+及以上的方案向中等算力、少激光、輕地圖方向發(fā)展。泊車輔助趨于成熟,自動泊車已經很普及了,向記憶泊車方向發(fā)展,智駕感知跨域創(chuàng)新應用,通過智駕感知的信息可以做一些底盤控制創(chuàng)新的應用。

在用戶方面,隨著自動駕駛汽車搭載自動駕駛功能滲透率的逐步提升,用戶對自動駕駛的關注度也日益提升。自動駕駛帶來的科技感、安全和舒適性將增強用戶購買的信心。特別是主動安全、360全景影像、全適應自動巡航和車道偏離預警尤其受到關注。

在產品方面,駕駛輔助領域現有主流功能的使用場景逐漸拓展,以及駕乘體驗的升級,這將成為L2級以下輔助功能的核心部分。L2.9逐漸成為各車企的競爭焦點,目前高速場景逐漸普及,快速拓展到城市場景,L3級自動駕駛主要以法規(guī)準入為短期目標,以產品量產為長期目標。主要是滿足智能網聯汽車準入的要求,從低速單車道場景逐步拓展到全速多車道場景。L4級自動駕駛目前主要以技術預研為主,以特定場景示范運營為商業(yè)模式探索,向單車智能+車路協同發(fā)展,實現車路云一體化,對整車無人化要求系統具備高安全冗余。

在技術方面,自動駕駛新技術快速發(fā)展,車路協同控制、先進傳感器、數據驅動、大模型等技術成為未來的發(fā)展方向。車路云一體化的中國方案已經初步形成,結合單車智能+車路協同,推進高階自動駕駛落地。在傳感器組件方面,自動駕駛傳感器向集成化、高性能化方向發(fā)展,統籌全車各模塊需求,實現一體化解決方案。大模型賦能自動駕駛,云端、車端加速迭代,端到端感知規(guī)劃大模型已經在學術界取得了突破,并逐步進行工程化應用。數據驅動引領智能駕駛,車云一體化的數據驅動開發(fā)驗證模式將成為自動駕駛行業(yè)競爭的關鍵。

二、智能駕駛面臨的挑戰(zhàn)。

要實現端到端的智能駕駛,需要打通高速、城市、停車場的斷點,實現全場景的智能駕駛。

這張圖是一個從家到公司的典型自動駕駛場景,這里面包括了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收費站、路口匝道、高速出口收費站、快速路、十字路口、環(huán)島等典型場景。

智能駕駛面臨的挑戰(zhàn),首先是場景的挑戰(zhàn),也就是自動駕駛在什么場景下能開。由城市道路到停車場的內部連接道路、無保護的路口、城市的環(huán)島、道路之間的連接路、高速和城市之間的連接路、道路的施工、一些突發(fā)的情況,例如前車散落的部件等,這些給智能駕駛帶來了重大的挑戰(zhàn),同時這些復雜的場景結合不同的天氣和光線環(huán)境,增加了智能駕駛的復雜度。

還有一個是安全挑戰(zhàn),智能駕駛不僅要避免系統失效以及硬件隨機失效引起的功能安全問題,也要避免系統性能的局限和缺陷導致的預期功能安全問題。更需要考慮因非法對車輛或者數據的控制和使用帶來的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的問題。這些也給智能駕駛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

三、紅旗品牌智能駕駛技術創(chuàng)新實踐。

我們以用戶為中心,圍繞To B、To C兩大用戶出行領域,提供全場景移動出行解決方案,并從整車架構和生態(tài)上進行布局。在面向C端的低速領域我們有自動泊車,在中高速領域我們面向高速和快速路以及城區(qū)主干道實現L2+到L3的自動駕駛,在B端我們有面向機場和園區(qū)的智能小巴,也有面向城區(qū)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既有單車的技術路線,也有協同的技術路線。

我們以安全為主線,主要是聚焦高速路、城市道路和泊車三類典型場景,搭載L2輔助駕駛系統、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平臺和L4級預研技術平臺。

對L2級及以下的自動駕駛系統,我們從2019年起逐步在紅旗全系車型上配備并且量產,包括SACC、L1到L2的產品,其中我們在紅旗H9上搭載的L2級駕駛輔助系統,榮獲國內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產品CL2級智能行車和CL2級泊車應用。

L3級智能駕駛系統方面我們開發(fā)了高速路和城市快速路的高速代駕、擁堵自行的功能,駕駛員雙手可以離開方向盤,車輛自動駕駛。車輛可以自主完成本車道的行駛,對于高速代駕可以實現自動換道、避讓的操作,當車輛遇到故障或者超出決策能力的時候通知駕駛員接管。擁堵自行是車輛自主在本車道行駛,無換道功能。

為了實現L3級智能駕駛,我們開發(fā)了多傳感器融合的傳感器冗余系統,也有控制冗余系統,當主控制器失效后,輔助控制接管。與合作伙伴開發(fā)了制動和轉向冗余系統,這也是全球首次開發(fā),另外我們也實現了電源冗余和通信冗余,自動駕駛控制器和執(zhí)行器都是雙電源供電,也是雙總線通信。

通過26顆高性能異構傳感器,組成多傳感器數據融合系統,結合紅外監(jiān)測系統實現整車全方位智能感知,基于矢量高精地圖,實現車道級高精定位,我們也實現先進規(guī)劃與預測技術以及協同冗余控制技術,保障車輛安全行駛。

功能安全方面,我們采用了冗余底盤和冗余電子電氣架構,自動駕駛系統功能安全達到ASIL D級,獲得首張國家認監(jiān)委備案的整車功能安全開發(fā)流程證書。在信息安全方面,我們基于云段端的縱深防御體系安全建設,實現了全流程覆蓋,包括分析階段、架構設計階段、詳細設計階段、開發(fā)階段、驗證階段、生產階段、運行階段,是全流程覆蓋的?;诿荑€證書系統的建設,我們完成了車云、車人、OTA等對外通信系統安全的設計與開發(fā)。

根據國標自動駕駛系統數據記錄系統的要求,我們開發(fā)了自動駕駛數據記錄系統,實現自動駕駛的數據可追溯,支持事故定責、問題分析、自動駕駛性能提升等應用場景。

我們已構建了模擬測試系統,對ODD、OEDR、交通行為和安全操作進行驗證。我們也完成了道路的測試,開展自動駕駛的功能性能測試和評價。

這是我們錄制的一段視頻。

我們也開發(fā)了基于車端的L4級代客泊車和記憶泊車系統,這是基于車端的系統,不是基于場端的,不需要停車場進行改造。代客泊車是預先采集高精度地圖,主要是應用于商場、旅游景區(qū)等公共的停車場,代客泊車到停車場。記憶泊車適宜于居家和私家停車位,有固定的停車位進行泊車,主要通過訓練的方式,訓練幾次后就可以自己建圖了。我們主要解決的是車云協同和多傳感器融合以及高精度定位。我們也按照相關標準進行設計和驗證,整個開發(fā)還是很不錯的。

L4自動駕駛方面,我們實現了人車路云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開發(fā)了L4級Robotaxi和智能小巴在長春、海南博鰲、福建湄洲島、湖南長沙等多地實現示范。

四、結束語。

新一輪科技和產業(yè)革命給智能駕駛帶來重大的機遇,場景和安全是智能駕駛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我們以用戶為中心,圍繞To B、To C兩大出行領域,以安全為主線,聚焦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泊車3類典型場景,構建智能駕駛全場景全棧解決方案,創(chuàng)建全冗余架構L3級自動駕駛平臺,開發(fā)基于車端L4級代客泊車產品,L4級自動駕駛Robotaxi采用小批量示范運營的方式,進行技術成熟度和商業(yè)模式驗證,同時培育和推動智慧出行產業(yè)生態(tài)的建設。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謝謝大家。

熱門推薦